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一、 项目简介

为满足国家新型制造业发展和沈阳市制造业升级对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xxx拟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在沈阳市购置土地300亩,投资9亿元,与德国莱茵学院合作,兴办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开展高级技术工程经理、工程师和高级技工培训业务。该项目的主要特点为: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1、高度符合国家战略方针及沈阳市相关政策;

2、学校定位于民办非学历高端职教培训机构,具备足够的市场灵活性;

3、引进德国最先进的制造业相关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采用“双语+双师”教学、“线上+线下”O2O职教模式;

4、面向沈阳市及周边地区结构性失业人群或潜在人群、求职倍率较高的行业的从业人员、高技术人员和一线高技能操作人员以及技能不足的大学生群体等四大精准客户群进行招生,同时为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在职短训服务;

5、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制培养的模式为沈阳市及东北地区企业输送高质量对口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资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解决中国职教产教脱节的老大难问题;

6、学员毕业后可获得由国家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德国合作院校颁发的国际职业技能证书。有意向出国深造的学员可以直接升入德国本科院校进行学习,也可以基于项目搭建的企业人才输送网络渠道,由基地安排对口工作。

7、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在制造业人才培养上遇到的问题,精准服务中国制造,服务东北振兴战略,打造工业4.0时代国内高端职业培训龙头企业。

第二章 项目建设投资背景

2.1 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国面临的内外压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一是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三是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融合深度不够。

与此同时,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重新夺回在世界上的制造业优势,纷纷展开了技术研发和创新,如德国实施了“工业4.0战略”,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战略”,日本发布了“制造业白皮书”,英国颁发了“2020低碳转型计划”等。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这一系列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都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抢占高端制造业市场的重要手段,以强化自身的老牌制造业强国地位。而以巴西、印度为代表的世界新兴国家针对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发展实际,也实施了一系列的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

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2.2 制造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远大于供给

我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巨大挑战和转折点,2015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其中,把“人才为本”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五大方针”之一,强调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序号 十大重点领域 2015年 2020年E 2025年E
人才总量预测 人才总量预测 人才缺口预测 人才总量预测 人才缺口预测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050 1800 750 2000 950
2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450 750 300 900 450
3 航空航天装备 49.1 68.9 19.8 96.6 47.5
4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102.2 118.6 16.4 128.8 26.6
5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32.4 38.4 6 43 10.6
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17 85 68 120 103
7 电力装备 822 1233 411 1731 909
8 农机装备 28.3 45.2 16.9 72.3 44
9 新材料 600 900 300 1000 400
10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55 80 25 100 45

表2-1: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单位:万人)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制造业的发展升级离不开人才培养,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需要有应用、跨界能力的新信息技术人才。根据预测,2020年、2025年,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两个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合计超过千万人,人才缺口较大,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2.3 东北振兴战略与沈阳市经济腾飞要求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的印发实施,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振兴战略高度重视,将东北打造成“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为东北制造业打开了全面振兴发展的“机遇之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型素质的高层次人才。要把握发展契机,充分发挥装备制造行业背景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加强校企科技创新合作,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科研基地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发挥作用并作出贡献。

近几年,沈阳市经济正在趋稳向好,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特别是经过十多年振兴发展积累的经济规模、产业基础日益壮大,新经济增长点正在不断涌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是我市迎来的最大机遇;中央把沈阳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更是我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难得的机遇;“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国家战略,为沈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最为有利的外部条件。《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按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要求,重点建设与全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及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相对应的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装配、化工机械与设备、计算机应用等20个骨干专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4 国家出台职教改革实施方案,高度重视职教发展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要求与目标及具体指标提出方案和指导建议。

第一,职业教育地位得到重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第二,倡导“产教结合”,“双元”育人。文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到2022年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第三,倡导多元办学格局,并积极倡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第四,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

2.5 项目完全符合国家组合式激励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要求

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平等择优、先建后认、动态实施的基本原则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的投资建设完全符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提出的基本条件。

1、联邦教育集团拟通过合资或独立承办的形式建设中德高级技工学校,通过企业合作,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并将积极参与组建东北地区产教融合职教集团。

2、中德高级技工学校将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承担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任务。学校与莱茵学院合作为培养学生提供“学历证书、中国职业技能证书、国际职业技能证书”三重保证。

3、中德高级技工学校将与国内的千余家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大力培养实践技能人才,同时也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中德高级技工学校的投资建设与未来运营将始终以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的现代化职教学校。

第三章 市场与行业分析

3.1 以全球化视角分析职业教育市场底层驱动发展因素

3.1.1 经济全球化和再工业化步伐加快

21世纪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化生产的分工更加专业。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表3-1),将制造业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实施“再工业化”“高价值制造”和“工业4.0”等计划。培养数量充足、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实现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国家 时间 实施战略 内容及目的
美国 2012年 《先进伙伴制造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发展包括先进生产技术平台、先进制造工艺及设计与数 据基础设施等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实现智能化的制造方式
德国 2013年 《高技术战略2020》 提出“工业4.0”,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日本 2009年 《日本制造业竞争策略》《日本制造业专题报告》 加快发展协同式机器人、无人化工厂,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巴西 2011年 《工业强国计划(2011—2014)》 明确了扶持工业发展的八项政策,并部署了以加强供应链管理为支撑的智能工厂建设等措施
印度 2011年 《国家制造业政策》 着力推进制造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着力建设一批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表3-1:全球制造业战略动向 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3.1.2 人口结构和流动变化影响教育供给

据相关数据预测,世界人口将在2030年增长到85亿(图3-1),老龄人口比例将明显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图3-2),劳动力的国际化流动将明显增强。人口变化影响着各国职业教育的机会供给和制度设计,需要扩大青年、老年人、移民等群体的职业教育机会,改进各利益相关方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伙伴关系。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1:全球人口增长趋势(单位:百万)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2:全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3.1.3 科技创新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以信息、生命、纳米、材料等科技为基础的系统集成创新,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和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并带来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产业形态的变化,这意味着劳动力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快速适应新兴技术所需要的问题解决技能、批判思维、创造力、团队工作技能、沟通技能以及冲突解决技能等核心能力,从而满足快速变化的技术技能需求。

3.1.4 信息技术带来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变化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3.1.5 包容、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根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保包容、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成为今后15年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明确提出了“确保所有男女能平等获得负担得起的优质职业技术与教育”和“大幅增加掌握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所需技能(包括职业技术技能)的青年和成人人数”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策略,其核心是要在不同教育层次上为各个年龄段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正规、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的职业教育机会,为所有青年和成年人提供具体的工作技能和可迁移能力,并利用终身学习机会不间断地更新自身技能。

3.2 中国职业技能教育市场需求分析

3.2.1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已显现刘易斯拐点,产业升级对劳动技能的高端需求只能通过职业教育的途径实现

1、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下降,结构老化明显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已进入下降通道,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逐年下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采用国际标准15-64岁)数量在13年时达到峰值10.06亿,14-16年连续3年下滑,累计减少322万;从总人口占比来看,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10年达到峰值74.5%,随后连续6年持续下降,2016年占比为72.5%。2017年占比为71.8%。预计不久的将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将跌破70%。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3:2008-2018E中国15-64岁人口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伴随总量缩水是结构老化问题,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呈现趋势性老化现象,其中高龄劳动力(45-64岁)16年占比上升至39.2%。我们将劳动力年龄人口划分为“15-24岁”、“25-44 岁”以及“45-64 岁”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低龄劳动力、中龄劳动力和高 龄劳动力,发现高龄劳动力占比持续提高,而低龄、中龄劳动力占比持续下滑,以2010年和2016年两年数据为例,10年劳动年龄结构为“23%-44%-33%”,16年这一结构变为“17%-44%-39%”,其中高龄劳动力上涨6.6pcts,而低龄劳动力下降6.1pcts,中龄劳动力基本保持平稳,劳动年龄人口呈现明显老化趋势。

2、中短期来看后备劳动力边际改善能力弱

少年儿童(0-14岁)可视为劳动力后备力量,这部分人口在1953-2016年期间经历了增长、下降、小幅回升三个阶段,1982年达到峰值3.41亿,随后计划生育全面实施,90年代后伴随出生率全面回落,这部分人口在小幅波动中持续下降,2011年触底回落到2.22亿,随后5年小幅回升,2016年至2.30亿,2012-2016年间累计增加844万。从总人口占比来看,1964年达到峰值40.7%,随后进入下行通道,2013年到达底部16.4%,近三年小幅回升到16.7%。从过往数据来看,相对于劳动力结构迅速老化趋势,劳动力后备补充力量薄弱。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4:我国少年儿童(0-14岁)规模和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进一步测算0-14岁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对劳动力年龄人口边际改善作用。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为时间起点,该时点0-14岁人口在2011-2025年这15年间将陆续进入劳动力年龄阶段,而同期该时点50-64岁人口将相继退出劳动力市场,我们将年龄逐年逐一更换粗算出11-25年累计减少2259万劳动年龄人口,说明0-14岁人口对中期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的边际改善明显弱于50-64岁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带来的边际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中期处于加速下降阶段。

3、低出生率将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进入低水平新常态

每年新出生人口最快在15年后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新生儿数量可代表劳动力长期储备。13年开始实施单独二胎,16年1月1日全面二胎正式实施,我们基于两个考虑认为二胎政策对人口出生率提高作用不宜高估,第一,我国符合二胎条件的夫妇年龄结构偏老化,50%是在40岁以上;第二,参考欧美、日韩发达国家,受经济文化因素影响,一旦进入低出生率(低于20‰)和低死亡率(低于10‰)并存的低稳定阶段,大众的生育意愿难以发生趋势性改变,而我国目前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已进入低位。

全面二胎后存量市场来看,15年底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9000万对,保守估计16-20年申请率5%,大约新增出生人口450万,在17-21年按照1.5:2:2.5:2:2释放,对应未来4年新增人口67.5/90/112.5/90/90 万,粗略预测17-21年出生人口分别是1752/1781/1811/1795/1802万,这部分人口最快将在2032-2036年这5年间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

推算全面二胎政策前5年(2017-2021年)对15年后(2032-2036年)劳动年龄人口的边际改善能力。通过计算发现,2036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有可能减至8.98亿,较2013年峰值减少10.7%。政策扭转不了劳动力总量加速衰减趋势。按照推测2032-2036年累计减少3763万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753万,而二胎政策前2026-2031年预计累计减少3474万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579万,总量持续处于加速衰减通道。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5:2026-2036年劳动年龄人口预测数据  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4、劳动参与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我国劳动参与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以1980年为起点,我国劳动参与率在1983年达到峰值83%,此后进入振幅较小的震荡回落周期,2017年显著降至到68.9%。劳动力总数在15年达到峰值7.87亿,16-17年开始回落,17年为7.85亿。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6:我国劳动参与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wind、世界银行,“智汇+”研究院整理

劳动参与率下降与城镇化进程和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密切相关,我国尚处于城 镇化进程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的阶段,劳动参与率将继续下行。

4、分析总论

一国的劳动力供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二是劳动参与率,以上分析可见,在我国这两者都进入趋势性下行通道,这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将进入快速下降通道,总量缩水叠加结构老化,人口红利时代不复存在。产业升级对劳动技能的高端需求只能通过工程师红利释放完成,而职业教育将是重要途径。

3.2.2 卖方市场显现,高技能/技术劳动力缺口大

1、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相当大的不匹配,缺乏熟练技术人才。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职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1.09增至2017年的1.16,这表明人才供需不匹配的明显上升趋势。预计2022年职位空缺与求职者的比例会进一步增至1.20。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7:中国人才历年需求与供给情况统计分析  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2、就业景气度极化,新兴行业、高技术/技能劳动力缺口大

行业间就业景气极化现象比较突出。2018年Q3CIER指数(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最高和最低行业之间差别倍数达到15倍,较今年第二季度的12倍略有扩大。互联网/电子商务CIER指数有所下降,但依旧排名第四,Q3为4.2,教育/培训/院校行业等新兴服务行业排名靠前且显着提升。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环保、印刷/包装/造纸、电气/电力/水利等传统制造业CIER指数持续低迷且低于1。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8:2017Q4按CIER口径就业形势较好和较差各十个行业  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分职业来看,技术管理层面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加大,技能层面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熟练工缺口最大。低技能工人基本上供需平衡。

技能、技术越高的劳动力缺口大。我国技能分五级,从五级至一级依次升高。技术职称分三级,分别是技术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我们发现总量来看技能水平越高,需求和供给总量越小,但求人倍率却反映出技能越高劳动力缺口越大。技师、高级技师缺口,求人倍率在2上下,初级和中级虽然需求量大,但供给能力也强。技术人员的总量需求和求人倍率趋势与技能人员高度一致,技术员层面略有过剩,工程师无缺口,高工求人倍率一直高居1.5以上。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9:各技能、职称人员求人倍率  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3、结构性失业将长期存在,职业教育亟需补位

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技能不匹配,这部分失业人群或者通过职业培训实现技能匹配或退出劳动力市场。根据清华大学统计和预测,2010年全国结构性失业人口规模在704万左右,预计“十三五”期间结构性失业人口规模将增长至 1425 万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将在146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群中技能缺口最严重的群体是16-29岁的青年劳动力,而且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高中及以下。高风险失业人员最突出的特点是低学历。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就要通过提升劳动力技能来完成。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10:结构性失业人口预测(单位:万人)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3.3 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容量分析及未来增长趋势

3.3.1 整体职教市场规模及增长

预计至2020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453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000亿元以上。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11:职业教育市场空间(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3.3.2 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

学历教育市场空间通过在校生×生均学费来计算。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599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088万人。据调查,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每年人均学费约为3000元,高等职业教育每年人均学费约为6000元。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 教育的决定》,预计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我们预计2020年学历职业教育市场约为1976亿元。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12: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3.3.3 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

非学历职业培训市场=非学历职教培训人数×生均学费。我们通过总人数,按照职业培训渗透率20%的比例计算,2017年就业总人口7.76亿,参与非学历职业教育的人数大约为1.5亿,预计到2020年,就业人口按2%的增长率,渗透率达到20%,则预计参加非学历教育的人将达到1.64亿人。而非学历教育由于赛道众多,其中包括企业继续培训以及个人技能培训,从而导致生均费用产生很大的差异,从600到上万不等,所以无法准确估计市场规模。但我们按照生均学费2500元进行估计,预计非学历教育市场规模2020年将超过4000亿元。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13: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3.3.4 分析总论

生源体量上对比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培训我们发现,职教培训市场要远远大于学历职教学历教育的规模。根据相关调研报告指出,2017年,近一半的职场白领表示因工作瓶颈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期望通过再学习充实自己,且每年在职业培训方面投入8000元以上的占比17%,投入5000至8000元的达28%。因此职教技能培训高成长高空间赛道,有望率先突围。

3.4 我国工业领域职教培训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

据“智汇+”研究院相关数据统计分析,2015年,工业领域的职教培训市场渗透率维持在15%,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工业领域的职教培训市场渗透率在近几年快速增加,2018年达到了25%,预计2020年会上升到30%。2025年上升到45%,几乎占据职教培训领域的半壁江山。预计2020年,工业领域的职教市场规模将达到2835亿元。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14:我国工业领域职教培训市场渗透率及规模 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3.5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背景下工业职教培训市场规模及增势预测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全文对外发布,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意见指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省、沈阳等区域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人才是先导,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型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预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面落实国家战略的驱动下,2020年东北地区的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的职教培训市场将达120亿元。

中德高级技工学校沈阳总部项目节选

图3-15: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背景下工业职教培训市场规模及增势

资料来源:“智汇+”研究院整理

3.6 沈阳全力进行产业升级,产生大量高技能人才需求

《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全力打造两大新增长极、加快提升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四大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五大传统产业,实现沈阳市工业振兴和产业全面升级。

1)全力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和“航空装备”两大新增长极。在智能制造设备领域: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巩固发展特种机器人,提前布局服务机器人,力争建成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领军城市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电机产品及柔性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等,开展i5智能数控机床产业化推广应用,建成高档数控机床系统及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试验基地。布局增材制造前沿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探索建立增材制造产业体系。在航空装备领域:全力推进波音完成中心、庞巴迪Q400飞机总装等重大项目,加快发展干支线飞机整机装配及结构件制造、航空发动机研发与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集群配套、通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航空服务业等领域,重点推动通航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形成集研发设计、总装、配套、销售、维修及运营服务全覆盖的完整航空产业链条,打造国家重要的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2)加快提升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包括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及产品、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IC设备)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核电装备、重型燃气轮机等发电装备在内的电力装备;扩大整车生产规模,以汽车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和车联网技术等为发展方向,形成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发展通用装备、重矿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食品加工装备等先进机械装备

3)培育壮大“现代建筑产业及专用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生物制药及数字医疗”四大新兴产业:成为全国现代建筑产业发展领军城市;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各类车载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设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建成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化、合作国际化,做大做强生物制药产业;形成集研发、设计和制造于一体的数字医疗设备产业化基地。

4)改造升级冶金、化工、医药、轻工业、纺织业五大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金属原材料和深加工、金属新材料,打造高端金属材料研发、制造和集散基地;构建更具竞争优势的石化产业体系;培育东北重要的医药生产中心、研发中心和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促进产品轻工行业升级换代,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园区;以服装、装饰用品、产业用纺织品为主导,加快推进工艺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打造纺织产业新特色。

2019年,沈阳市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围绕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中心,抓好华晨宝马新工厂、华晨雷诺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高端品牌、高端车系,提升汽车产业链层级,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全面实施“电动沈阳”计划,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引擎。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新增5家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组织实施200个技改项目。鼓励企业管理创新,引导更多企业向精益管理要效益。以机器人未来城、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为引领,积极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推动IC装备与零部件核心企业扩能升级,积极抢占人工智能领域制高点。加快发展航空产业,提高民用航空配套能力,支持通航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019年6月,沈阳市人民政府与恒大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多个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恒大集团投资1200亿在沈阳建设“恒大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生产基地”、“轮毂电机研发生产基地”、“动力电池超级工厂”三大基地,助力沈阳建设国家汽车产业中心。

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加速形成,都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沈阳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高素质技能型蓝领大军培养基地建设。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这为本项目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3.7 市场与行业分析总论

从现在起至2030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制造2025”以及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等发展任务,要求职业教育提升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需求的能力水平,继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从全球化的视角洞察世界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理解推动职业教育培训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因素。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所呈现出来的供给及需求特征,分析中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中国职业教育的市场将如何发展。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叠加职业教育发展的滞后性,职业教育发展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

第二,尽管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行业的收入及培训人次稳步增长,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缺乏熟练的技术人才。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相当大的不匹配、缺乏熟练技术人才的结构性问题。

第三,职业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增长较快,其中非学历培训受益于生源面广,市场空间巨大,将成为中国教育行业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下,职教培训市场空间巨大,正处于市场与行业的风口期,且持续时间较长。

第五,沈阳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战略产业的加速形成,产生了大量高技能人才需求,并将随着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将持续增长。

第四章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教培训痛点

4.1 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服务制造业转型需求不匹配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突破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产业变革,必然会使企业岗位设置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此,职业教育机构有无开展与之配套的新型专业设置或进行相应的专业方向或专业发展重点的改革,直接影响着现有职业教育机构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各职教培训机构和十大重点发展领域的专业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能够满足十大重点发展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严重不足,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储备缺乏。其次,职教机构还未形成符合区域制造产业的专业体系,在专业建设方面追求“大而全”,能够支撑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与创新人才、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缺乏,致使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人才真空”现象。最后,目前职业教育机构存在着专业调整机制滞后、专业规划零散以及专业建设环境封闭、技术攻克和转化困难等问题,很难跟上制造业的调整步伐。

4.2 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岗位需求匹配度低

预计到2020年,中国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大约需要1.4亿,面临约2200万技术人才的短缺。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转型的步伐,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职教培训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并没有做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准备,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观念陈旧。“3D打印技术”“机器人”等新信息化技术体系不能及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总的态势呈现出,传统的产业大规模招生,高新技术产业招生人数不足;单一操作技术的人才数量多,高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此外,专业技术的人才需求比例失衡,造成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难以就业,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造成了“人才过剩”“人才浪费”的虚假现象,加大了就业的压力,必将制约“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

4.3 办学形态封闭,校企合作深度与制造业升级需求严重脱节

实现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拥有具备先进技术技能的人才,这需要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作保障。

然而,目前我国职教培训很难跟上制造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其办学形态还处于封闭状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一方面,职教培训机构相对缺乏与制造类企业行业的对接与融合,导致职业教育办学自成体系,对市场人才需求的把握不到位,人才培养跟踪力薄弱。另一方面,因政策激励和内生动力缺乏,企业行业对职教机构的指导和参与力度不足。

校企合作是职教培训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职教机构与企业资源,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最终达到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4.4 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不够,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职教培训学校与制造类企业相互隔离式发展,未能形成企业人才与学校专业课教师相互兼职制度以及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当前职教培训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培养的教师(毕业生),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但企业实践经验、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弱。

我国职教培训机构与我国制造业行业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力度和程度欠缺,职教培训机构并没有整合企业资源为教师进行“定岗”培训、参与企业项目等提供充足的机会,导致教师的素质达不到企业要求,培养的学生更无法满足制造业行业企业的需求。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况

  • 1.1.1 项目名称
  • 1.1.2 项目性质
  • 1.1.3 项目建设单位
  • 1.1.4 项目简介
  • 1.1.5 项目建设地址
  • 1.1.6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 1.1.7 项目建设工期及实施进度
  • 1.1.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1.1.9 经济指标

1.2 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

1.2.2 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投资背景

2.1 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国面临的内外压力

2.2 制造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远大于供给

2.3 东北振兴战略与沈阳市经济腾飞要求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2.4 国家出台职教改革实施方案,高度重视职教发展

2.5 项目完全符合国家组合式激励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要求

第三章 市场与行业分析

3.1 以全球化视角分析职业教育市场底层驱动发展因素

  • 3.1.1 经济全球化和再工业化步伐加快
  • 3.1.2 人口结构和流动变化影响教育供给
  • 3.1.3 科技创新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 3.1.4 信息技术带来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变化
  • 3.1.5 包容、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2 中国职业技能教育市场需求分析

  • 3.2.1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已显现刘易斯拐点,产业升级对劳动技能的高端需求只能通过职业教育的途径实现
  • 3.2.2 卖方市场显现,高技能/技术劳动力缺口大

3.3 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容量分析及未来增长趋势

  • 3.3.1 整体职教市场规模及增长
  • 3.3.2 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
  • 3.3.3 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
  • 3.3.4 分析总论

3.4 我国工业领域职教培训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

3.5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背景下工业职教培训市场规模及增势预测

3.6 沈阳全力进行产业升级,产生大量高技能人才需求

3.7 市场与行业分析总论

第四章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教培训痛点

4.1 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服务制造业转型需求不匹配

4.2 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岗位需求匹配度低

4.3 办学形态封闭,校企合作深度与制造业升级需求严重脱节

4.4 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不够,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章 项目商业与运营架构

5.1 项目定位

5.2 目标市场定位

  • 5.2.1 目标群体定位
  • 5.2.2 目标区域及未来发展规划

5.3 商业与运营架构

5.4 核心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保障模式

5.5 收入来源分析

第六章 项目创新职教模式透析与竞争分析

6.1 项目创新职教模式透析

  • 6.1.1 从职教培训学校的办学性质角度看
  • 6.1.2 从职教培训差异化细分市场的定位角度看
  • 6.1.3 从职教课程的先进性与开放性的角度看
  • 6.1.4 从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看
  • 6.1.5 从职教创新教学方式角度看
  • 6.1.6 从双重职业技能认证的角度看
  • 6.1.7 从职教专业课程服务角度看
  • 6.1.8 从招生渠道的角度看
  • 6.1.9 从学员就业渠道的角度看
  • 6.1.10 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角度看

6.2 他山之石,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6.3 对标竞争优势分析

第七章 项目资源支撑体系

7.1 合作方-TÜV 莱茵学院与生命关怀

7.2 联邦教育经营优势

第八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8.1 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8.2 建筑内容

8.3 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范围和依据

  • 9.1.1 投资估算范围
  • 9.1.2 投资估算依据

9.2 投资估算

9.3 资金筹措

第十章 经济效益评估

10.1 财务假设

10.2 财务预测

  • 10.2.1 收入预测
  • 10.2.2 成本预测
  • 10.2.3 利润预测
  • 10.2.4 现金流量预测

10.3 财务分析

第十一章 风险分析

11.1 项目风险分析

11.2 风险级别识别

11.3 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

12.2 建议

附表

附表1:项目建设投资明细表

附表2:收入预测表

附表3:成本预测表

附表4:利润预测表

附表5:现金流量预测表

中科可信工控信息安全项目 媒体&信息通讯服务

中科可信工控信息安全项目

第一章 项目简介 项目将大数据、云计算、密码学、工业控制、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工控多元化的安全防护、检测及管理需求相结合,重点以“硬件+软件+服务”的工控信息安全技术综合应用解决方案体...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